遲到18年的團聚:貧困山區(qū)女孩首次與媽媽過年
遲到18年的團聚:貧困山區(qū)女孩第一次與媽媽過年
“見了面后你要叫(媽媽)。”“我不叫。”從李莉萍和奶奶的對話中似乎聽出了她對這份“遲到”的母愛的抗拒。
18歲的李莉萍在四川廣元昭化區(qū)元壩中學(xué)讀高三,而她的母親在相隔千里之外的浙江紹興的一家針織廠打工。到目前為止,她們從來沒有在一起過過年,今年在新華社客戶端春運期間舉辦的“送留守兒童進城與父母過年”活動中,李莉萍通過征集入選,將前往紹興與母親團聚。
“為什么今年想去媽媽那過年?”李莉萍抿著嘴,揪著手指,不知道怎么回答。
“在娃七個月大的時候她媽就出去打工,與她爸離婚后很少回來,孩子她爸也常年不在家,娃從小跟我和她爺爺一起生活,今年18歲了,從來沒跟她媽一起過過年。”一家人圍著火盆,65歲的奶奶樊田英心疼地摩挲著孫女的手,眼睛有些濕潤。
一年中跟媽媽電話聯(lián)系3、4次,每次在5分鐘之內(nèi),通話內(nèi)容基本上是“成績怎么樣?”“身體怎么樣?”的簡單問候……與同齡孩子比起來,媽媽在李莉萍的生活中成了熟悉的“陌生人”。
2月8日早上7點李莉萍從廣元出發(fā),坐飛機到杭州,再從杭州坐高鐵到紹興,這是她第一次出遠門,也是第一次坐飛機、高鐵。被同學(xué)們稱為“萍哥”、性格開朗的她,面對新鮮的體驗似乎沒有很興奮。
“我們只見過兩次,上一次見面還是兩年前。”在候機大廳,李莉萍隔著玻璃看機場跑道上起飛、降落的飛機。
媽媽朱春艷離婚后又重新組建了家庭,育有一兒一女,現(xiàn)在住在紹興市漓渚鎮(zhèn)中義村,平時工作很辛苦,早上7點就要到針織廠上班。
一路上,李莉萍偶爾跟記者談?wù)搶W(xué)校的趣事,其他時間多是沉默??赡苁浅鲇谶@個年紀的敏感,她有意回避了與媽媽有關(guān)的話題。
從杭州到紹興坐高鐵只需19分鐘,李莉萍開始緊張起來,她不停地揉著手里的票,眼睛望向窗外。
此時的朱春艷已在出站口站了近兩個小時,為這一天,她提前請假,吃過早飯就坐上了公交車,轉(zhuǎn)兩趟車后才到達紹興北站。
“看到了嗎?在哪?”李莉萍腳步加快,“到了到了。”人群中朱春艷揮著手走過來。
一見面,媽媽接過李莉萍的書包,“你模擬考試考了嗎?”“剛考完。”李莉萍緊跟著媽媽,母女兩人越走越近。那一刻李莉萍卸下了所有的生疏、忐忑與緊張,記者看到了女兒和媽媽久違的親密。
媽媽朱春艷始終覺得對李莉萍虧欠太多,“我這么多年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(zé)任,重組家庭后因為一些原因也沒回去,每次過年我都盼著和她團聚。”她一遍遍地捋著女兒的頭發(fā),“以后肯定見面越來越多。”
據(jù)民政部統(tǒng)計,截至2016年底,在中國留守兒童超過900萬。“因為長時間無法與父母相見,留守兒童有著強烈的被忽視感,親子關(guān)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關(guān)系之一,很多父母在這個關(guān)鍵時期缺席,除了社會的關(guān)愛,更多的還應(yīng)該是父母的陪伴與溝通。”廣元市婦聯(lián)家兒部工作人員趙紅說道。
嶄新的羽絨服、毛衣、褲子、鞋子,還有紹興當(dāng)?shù)氐淖眙~干……一回到家,朱春艷把早早準備好的禮物拿了出來。“姐姐,給你糖。”就在李莉萍試穿新衣服的時候,同母異父的弟弟跑過來。
2月15日年三十,李莉萍幫著媽媽一家一起準備晚上的大餐。朱春艷雖然多年沒有回家,她仍然保持著四川的飲食習(xí)慣,“今晚一定要把臘肉炒了。”她指的正是奶奶在李莉萍臨出發(fā)前裝的特產(chǎn)。
“魚來了……”朱春艷端上最后一個菜,除夕大餐開始了,“你嘗嘗這個魚圓,可鮮了。”“這是特意買的土雞,多吃幾塊雞肉。”一家人圍桌而坐,李莉萍的碗里就被夾得滿滿的。此時,鍋里煲的湯散發(fā)出陣陣香味。
“終于全了,來,我們自拍一個。”朱春艷提議道。一家人的笑容定格在這張全家福上。
由于這是李莉萍第一次來紹興,年后朱春艷沒有帶孩子們串門拜年,而是一起去了紹興的景點。“以前在課文里學(xué)過,知道這個地方。”李莉萍說,在魯迅故居,她和弟弟妹妹相互追逐著……“這是這么多年來過得最舒心的一個年,她答應(yīng)我暑假再過來。”朱春艷告訴記者。(記者張海磊 蕭永航 楊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