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骨頭湯能補鈣?跟大家談?wù)勳覝恼`區(qū)
隨著生活質(zhì)量的提高,人們在飲食上也越來越講究,以前只有逢年過節(jié)才能喝到的滋補養(yǎng)生湯,如今家家戶戶幾乎每天都會煲湯??墒悄銋s不知道,錯誤的煲湯和喝湯方式反而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威脅,下面小編跟跟大家談?wù)勱P(guān)于那些錯誤的煲湯誤區(qū),快來看看吧!
喝湯誤區(qū)
一、煲湯時間越長,營養(yǎng)越高
通常人們都認為湯煲的越久,味道越好,湯中營養(yǎng)越充分。其實在煲湯時因為“熱力破壁”的原理,食材的部分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(氨基酸、嘌呤等含氮化合物和油脂)會溶解到湯里,提供了湯的獨特香味和基本營養(yǎng)。而隨著燉煮時間的拉長,雖然總氮增加,但可溶性維生素的損耗也增加,總體的營養(yǎng)價值呈現(xiàn)遞減。因此,“煲湯越久,營養(yǎng)越好”的說法并不科學(xué)哦!
經(jīng)過長時間的煲煮,許多營養(yǎng)素遭到破壞,煲的時間越長,蛋白質(zhì)變性越厲害,維生素被破壞得越多。老火湯僅含有極少量的蛋白質(zhì)溶出物、糖分和礦物質(zhì),只能說比白開水多一點點營養(yǎng)。煲老火湯時間不宜過長,一般以2小時以內(nèi)為宜。
二、人人都能喝濃湯
“湯越靚,營養(yǎng)越高”,其實并非如此。
豬骨、雞肉、鴨肉等肉類食品經(jīng)水煮后,能釋放出肌肽、嘌呤堿和氨基酸等物質(zhì),這些總稱為“含氮浸出物”。很顯然,越美味的湯,含氮浸出物越多,包括“嘌呤”等就越多,而長期攝入過多的“嘌呤”可導(dǎo)致高尿酸血癥,后者是引起痛風病的罪魁禍首。
三、喝雞湯能補充蛋白質(zhì)
雞湯被冠以“補身子”的美譽,最早是源于清朝年間。慈禧曾因身體虛弱,喝雞湯幾日后痊愈,而使雞湯的滋補功效逐漸傳開。
因為雞湯的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溶在湯里,容易吸收,而肉類的營養(yǎng)則需要腸胃經(jīng)過蠕動、分解后才能吸收,所以在一定程度上,雞湯為身體虛弱的人減輕了腸胃負擔。然而,雞湯中的蛋白質(zhì)含量并不高,而脂肪和鹽分倒不少。因此對于消化功能正常的人,以雞湯補充蛋白質(zhì)的“性價比”遠低于脫脂奶、豆腐一類。每100ml脫脂奶的蛋白質(zhì)約為等量雞湯的3倍,鈣含量為雞湯5倍,差距明顯。
四、飯前先喝兩碗湯
專家建議,飯前20~30分鐘喝湯100~200ml,有助于減少正餐的能量攝入,這對于想要減肥的人群而言可謂福音。然而,一次性過量喝湯兩碗,卻不是明智的選擇。
一方面,對于腸胃消化不好的人來說,飯前大量喝湯容易稀釋胃酸,讓腸胃蠕動更加緩慢。另一方面,喝湯量過多容易造成油脂和鹽分攝入超標,進而引發(fā)水腫、高血壓和神經(jīng)損傷等疾病。每100ml湯所含鹽分為0.5~1g,對比中國居民每日推薦鹽攝入量6g,喝太多湯就有可能超標,可見限量喝湯的必要性。
五、湯的精華在湯,純喝湯就好
一般人認為湯經(jīng)過燉煮后,營養(yǎng)精華都在湯內(nèi),所以喝湯就好!其實,不管是煮雞湯、牛肉湯、魚湯等,就算是熬煮數(shù)小時,湯很濃郁,湯的蛋白質(zhì)也只有約6%~15%,85%以上的蛋白質(zhì)營養(yǎng)仍是在肉的本身,僅喝湯不吃肉很可惜。
六、用餐最后才喝湯
你肯定覺得這條跟上述的第四條會有沖突,其實不然,飯前喝湯的確比飯后喝湯要好,但是飯前喝湯要適量。西餐的出菜順序是先喝湯,再用主菜及副餐;中國菜則是把湯放在用餐最后。由于此時多已吃飽了,再喝湯容易導(dǎo)致營養(yǎng)過剩,造成肥胖;并且湯會沖淡胃液,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。
所以先喝湯比最后喝湯,健康且有減重效果。
七、喝湯要喝滾燙的湯
人體的口腔、食道、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,在攝氏60度左右,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,愛喝熱湯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。
八、愛喝湯,一餐喝數(shù)碗
如果湯的種類是高熱量、高鹽份、高普林,則不能多飲,尤其是患有痛風、腎臟病及高血壓的人,應(yīng)避開喝這些湯。
一般人吃飯時可緩慢少量喝湯,以胃部舒適為原則。
九、湯泡飯
這個小編想是不是從韓國傳進來的,用湯泡飯,由于米飯泡軟易吞,往往懶得咀嚼就快速吞咽,增加胃的消化負擔,長期下來將引發(fā)胃病。
所以,吃湯泡飯是不利健康的。
十、喝骨頭湯能補鈣
老人常說“吃什么補什么,喝骨頭湯補鈣”,但事實并非如此。骨頭中的鈣能溶解在湯里的量很低,10千克排骨熬成豬骨湯中的鈣量還不足150毫克。
現(xiàn)在研究表明,一碗骨頭湯大約含有2~3毫克鈣。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鈣計算,估計需要300~400碗骨頭湯才可以滿足人體鈣的需要。